广东省旅游城市_广东省旅游城市排名
汕尾,这座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城市,正以崭新的姿态,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。
东西联动 山海共绘汕尾全力擘画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2025年一季度,汕尾地区生产总值359.36亿元,同比增长4.4%2024年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.89 亿元,同比增长4%,增速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名第一。
这一亮眼的成绩,不仅彰显汕尾强劲的发展势头,更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汕尾正以广东省委赋予的“西承东联桥头堡、东海岸重要支点”全新发展定位为指引,在交通、产业、文旅、民生等多个领域同步发力,努力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径。
交通先行 构建区域枢纽新优势 交通,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。汕尾地处珠三角海岸线向粤东延伸的战略支点,地理上天然具备连接东西的优势。

近年来,汕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厦深铁路、广汕高铁和汕汕高铁相继运营通车,甬莞高速、沈海高速和兴汕高速等交通要道贯穿全境,基本实现“半小时抵深”“一小时达穗”向西,广汕高铁拉近了汕尾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,让汕尾能够更直接地承接大湾区的经济辐射与产业外溢;向东,汕汕高铁加强了汕尾与汕潮揭都市圈的联系,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、协同发展。
同时,河源(龙川)至汕尾铁路项目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,将进一步完善汕尾西承东联、南北通达的轨道交通网络,让汕尾与粤港澳大湾区愈加紧密相连,与汕潮揭都市圈联动更加便捷,具备成为广东东部沿海交通综合枢纽城市的潜力。
不仅如此,汕尾正在加快汕尾新港区(白沙湖港口)建设,预计 2026 年底至少建成一个10万吨级泊位、2027年底完成2个15万吨级泊位建设,并与盐田港、小漠国际物流港协同规划,充分发挥港航物流和岸线资源的优势,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,推动产业链互补共生、协同错位发展。
产业腾飞 筑牢经济发展新根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,汕尾紧紧抓住省内产业有序转移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的契机,围绕“5+N”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力,不断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产业竞争力汕尾市以汕尾高新区为核心载体,形成“1+3+4”的开发区格局,联动深汕产业共建园区,不断完善布局构建功能齐备、错位发展的产业载体,多个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显著。
2024年,新引进产业项目220个,实际到位资金300.6亿元;高技术制造业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.6%、10.9%;登记在册经营主体数、新设企业数分别增长 11.9%、76.5%,增速均居全省第一。

在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领域,引入龙头企业比亚迪,借助比亚迪的产业优势与技术力量,共建绿色制造产业园,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,深度融入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,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在电子信息制造传统优势产业领域,汕尾以信利集团为龙头,加快形成“芯屏端”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。
2024年,全市共有103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128个、总投资 57.74亿元,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40家、增长26.1%;星际动漫、信利光电在第二届粤东西北创新创业大赛专利组分别摘取金、银奖在海上风电及相关装备制造领域,截至目前,海上风电建成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,预计2026年底将实现装机容量400万千瓦,明阳智能在汕尾生产全球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多个“全球首创”项目,汕尾(陆丰)海洋工程基地集聚了海上风电整机、叶片、塔筒等一系列海上风电产业,形成了海上风电完整的产业链条。
在海洋经济特色优势产业领域,全力构建“海洋牧场+海上风电+滨海旅游”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,华润江牡岛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试养成功、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——中广核“伏羲一号”风渔融合综合实验平台正式投运,2024年,全市水产品总量达65.02万吨、增长5.3%,渔业总产值达 145.13 亿元、增长5.5%。
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,汕尾市对标深圳营商环境打造4.0版本,简化企业开办流程,实现高频事项“全市通办”,1465项政务事项实现深圳、汕尾两地互办,提供投资项目全程免费代办服务,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在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评估中跃居第一梯队、连续4年居粤东西北第一,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连续2年位列粤东西北前三。
推动广州、深圳数据交易所在汕尾设立服务基地,成为粤东西北唯一拥有2家数据交易所服务基地的地市,进一步提升区域的营商环境竞争力,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文旅融合 擦亮城市名片新亮点 文旅产业是汕尾的另一张亮丽名片。
汕尾拥有“红蓝绿古特”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,红海湾的浪漫海滨风光、陆丰的玄武山古迹、海丰的红色革命遗址、陆河的绿色生态景观等,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画卷随着广汕汕高铁的开通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汕尾体验“赶海之旅”。
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全市接待游客107.23万人次,同比增长27.11%,实现旅游收入10.17亿元,同比增长17.17%

除此之外,汕尾通过对沿海闲置民居集中收储,吸引返乡青年创业,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打造的“网红咖啡一条街”,在中铁等央企助力下,引进专业团队对街道外立面进行整体彩绘,成为热门的文旅打卡地陆丰清云山定光寺享有“岭南一枝独秀”之美称,海丰联安镇依托红色文化和绿美生态资源,打造“鹭影禾香”乡村振兴示范点,全长约10公里的生态绿道串联起大液河、湿地、田园等自然风光,还建设了集文化、休闲、康养、农业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。
汕尾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,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,进一步吸引湾区和汕潮揭周边游客来汕,推动旅游产业从“门票经济”向“综合经济”转型,变“人流”为“人留”、变“客流”为“客留” 民生为本 增进百姓福祉新成效
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汕尾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全面完成省、市十件民生实事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70 元、增长6.2%,增速居全省第一,城乡收入比由 1.61 缩至1.58。
在教育领域,攻坚教育提档,新增中小学、幼儿园学位 9300 个;成立汕尾市职业教育集团,吸引省农科院、华南师范大学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 49 家单位、高校、企业加入,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荣获 2024 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银奖;2024 年获评“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”称号。

在医疗领域,积极打造医疗高地深汕中心医院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牵引,建成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精准诊疗广东省重点实验室,全年门急诊接诊人数增长 47.22%新增省级重点专科 4 个,外地参保人员来汕就医人次增长 44.45%,汕尾成为全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广东省首批试点。
3 个县域医共体、48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达到国家紧密型和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基本标准与深圳、佛山、中山建立医保融合发展联动机制,实现村卫生站医保结算全覆盖,基本医保参保率达 97.68% 在文体事业方面,陆丰市、海丰县成功入选第四届“中国文化百强县”。
西秦戏《麒麟夺锦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名单,《桑梓情》获 2024 年度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铜奖,正字戏《织锦记·百日缘》亮相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,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荣获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称号。
2024年,43个镇街文化站被评为省级达标站;汕尾籍运动员荣获国家级和省级比赛金牌22枚,展现了汕尾在文化体育事业上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参与的热情 汕尾,这座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城市,正以崭新的姿态,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。
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舞台上,汕尾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、更加有力的举措,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,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多汕尾力量